查看原文
其他

对妈妈的依恋反而成了入园阻碍?最具体的应对方法在这里

AnnXiao 安潇AnnXiao 2019-06-20

我推送了前一篇文章“每天上演生离死别,宝宝是真的讨厌幼儿园吗?”以后,收到了好多回应。大家的留言都写得很长,看来每个应对着焦虑宝宝的妈妈都有一肚子的苦水需要倾诉。我也承诺了要给大家具体的应对方法,所以今天我会把这些步骤写得尽量思路清晰、操作简单。


“入园焦虑”听起来是一个模糊、沉重、让妈妈怕到腿软、又不知如何发力的命题。面对这样一座压在心头的大山,我的本能就是把问题进行拆解,尽量简化它、从本质入手去寻找对策。


那么宝宝入园焦虑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?

是宝宝出生以来就与妈妈(或主要照顾者)建立的亲密依附关系,在新环境中不得不面对重建而引起焦虑。


那么战胜入园焦虑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呢?

用一句话总结就是:将孩子与妈妈(或主要照顾者)深厚的依恋关系进行转移,在幼儿园建立新的情感依附。


大孩子和外向的宝宝精神层面更独立,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新环境的积极刺激上,因此经历的入园焦虑会相对短暂。但对于小宝宝和慢热的宝宝,特别需要新建这样的情感依附,这是他们能够在新环境里感到安心的根本。



那么如何将孩子与妈妈的依附关系重建到幼儿园中呢?

我将之拆解为这三步:


1. 让孩子相信妈妈不会消失,妈妈总会准时出现。

2. 幼儿园里至少有一位老师,孩子能够信任并向之求助。

3. 幼儿园里有一个或多个朋友,孩子能够一起游戏和交流。


这三个层面,是宝宝能够安心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的心理依托。

我今天先分析第一步。



让孩子相信妈妈不会消失,

妈妈总会准时出现



每个宝宝的生命初期,都和一个或多个亲人建立了最主要的“依附关系”,这个宝宝的“主要照顾者”,可能是妈妈、爸爸、也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,但我在这里为了简化,就统一写成“妈妈”。


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讲到:幼儿园门口的生离死别,并不是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表现,而是这种深厚的“依附关系”的体现。“被抛弃”是每一个幼儿最本能和最深刻的恐惧,尤其是与自己连结得最亲密的人的别离。(关于“依附理论”,可以重读这篇解析经典:妈妈一走,孩子就哭,这是缺乏安全感吗? 


妈妈把孩子留在陌生的幼儿园,其实她并不知道妈妈是否就会从此消失、何时还会出现,她为此而紧张不安。幼儿很容易沉浸在这种“失去妈妈”的假想里。


这个比喻也许不那么恰当:以前我们有一只小狗比利,我记得每次我走进小超市买东西,老R在外面牵着它等着,它都要一阵撕心裂肺地狂嚎,超市里所有人都听得见它的呐喊。它总是搞不清我其实没有消失、马上就会回来,它总是害怕我被“超市”永远地“吞噬”了。


小孩子的假想其实和小狗比利是相似的,对这个世界的因果关系和人际关系的稳定性还缺乏预见。被最依恋的妈妈留在陌生的环境,你能够想象她的脑海中,对“妈妈永远不会再出现”的那种恐惧吗?这种恐惧是写在DNA里的深刻本能。



因此战胜入园焦虑的第一步,就是让宝宝理解和相信:妈妈只是短暂地分离,必定会到点就来接自己回家。


孩子是非理性的,简单地语言说明还难以让她安心。把“恐惧”变为“相信”,就要在能够影响孩子心理的各个层面做工作。


下面是最有针对性的一些方法:



(1)用“时间表”强化“妈妈总会出现”的稳定性


在宝宝刚入园的时期,甚至可以在入园之前,就自制一个文图并茂的“时间表”,重复地向宝宝解释幼儿园一天的作息,让宝宝知道在幼儿园里会期待一些什么,帮助她塑造这种“预见性”和“稳定性”。


在这个“时间表”中,最重要的就是强调一天的结束:“到点了,妈妈就会来接你回家哦”。这句话,要跟“洗脑”一样地不断说给孩子听,直到她坚定不移地相信。说真的,你其实说得再多次,孩子都不嫌多哦!这句话,是击败恐惧的最佳良药,多说一次,孩子就多相信一点点。


如果能有关于“妈妈总会出现”的绘本,来帮助宝宝在故事中理解自己与妈妈的依附关系的稳定性,会特别有帮助。比如周末我会推荐给大家一套绘本,其中就有一本都是关于妈妈不变的承诺:“无论发生什么事,妈妈都会准时来接你回家”。这个信息,要不断地强化给孩子。


如果能用图片和文字自制一个绘本,也是很好的,无论是什么方式,宝宝最深的恐惧都是需要由这个“相信”来化解。



(2)编织一天结束后相处的“画面”


早上去幼儿园之前,最好记得和宝宝聊一聊晚上接到孩子之后,妈妈会与宝宝一起做的有意思的事。比如:“妈妈来接你之后,我们就会一起去小公园荡秋千、去超市买你最喜欢的鸡蛋饼、晚上一起读五本你最喜欢的小猪佩琦。”


这些情景,形容得越具体越好,让宝宝能够清晰地想象出来,在她去幼儿园之前就在脑海里编织出一个“画面”。这样白天在幼儿园的时候,即使沉浸在“失去妈妈”的恐慌和假想中,宝宝的脑海里也会不自觉地闪现出这个“画面”,那就是回家后她会和妈妈做的那些事。这个回家的画面,会在一天里给宝宝的焦虑很多安慰。



(3)因果关系的稳定性需要时间去验证


“相信妈妈没有消失、到点就会出现”,这对于宝宝来说是一个需要时间验证的结论。你无法指望她刚入园几天就相信了这件事,很可能需要很多天甚至几个星期以后,因为妈妈不断地不断地准时出现,她才在心里验证了这个因果关系。这段时间确实需要妈妈们顶住压力,才能熬过孩子这个“心理验证期”。


“相信”这个词,不是无缘无故就能建设在孩子心里的。


(4)刚入园的时期,接孩子一定不要迟到


刚入园的这几周,正是妈妈帮助宝宝验证“准时出现”的稳定性的时期,迟到会让孩子非常不安。最好是早点到,比其他的家长更早到。


因为很常见的情况是:宝宝可能一天在幼儿园都很开心,但一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爸妈来接,就开始恐慌和哭泣了。别的爸妈来接孩子,这会又让她想起自己的妈妈,唤起“妈妈不会再出现”的恐惧,而等得越久,孩子越怀疑这份“稳定性”。


所以,接孩子一定不要迟到哦!宝宝最害怕的,就是别的小朋友都被接走了,自己一个人坐在小凳子上等妈妈的落单情景。



(5)早上可以让爸爸来送


如果是和妈妈依恋关系特别强烈、极为难分难舍的小宝宝(比如我家Sula这种的),最好早上由爸爸来送,晚上由妈妈来接。也许比起妈妈(或者依附关系最深的亲人),和爸爸别离会不那么惨烈,早上少一分剧烈的情绪波动,宝宝在幼儿园就会快一点融入一天的节奏。


而“妈妈的出现”作为幼儿园一天结束时“最甜蜜的奖赏”,会让宝宝更有期待和幸福感。


(6)早上给足疏通情绪的时间


如果宝宝近期的情绪反应都比较强烈,就尽量事先安排好,早上早点起床,留出足够的疏通情绪的时间。


比如去幼儿园的路上如果宝宝哭闹,在进入幼儿园之前,如果能有时间在门口和宝宝一起坐一会儿,沟通、交谈一下,即使只是陪伴一下,都会对镇定情绪很有帮助。有时宝宝只是需要不安的心情被妈妈看见。经常她的哭泣和不安情绪被接纳之后,自己就能慢慢找到力气整顿心情走进幼儿园。


但如果此时妈妈急着去上班,不得不把孩子连拉带拽拖进幼儿园,孩子的情绪恢复就会难得多,她也会感到愤怒和不公平。所以宝宝的入园初期,尽量给清晨充足的整理情绪的时间。


当然,有时候和宝宝这份负面情绪的僵持不下也是很难熬的,比如上周Sula在小公园里足足崩溃了半小时!我庆幸自己不用急着去工作,能够陪着她平息情绪,对她之后自己面对幼儿园的一天是很有帮助的。



(7)一旦把孩子交给老师,就不要逗留,果断离开


上面说的“陪着宝宝疏通情绪”,是在早上进入幼儿园之前。可一旦进入了幼儿园,把孩子交给了老师,就请尽量不要多逗留了!


在幼儿园,就是老师和孩子建立情感依附的场所与时间了,老师自有安抚宝宝的方法。如果妈妈在教室里拖泥带水地哄孩子,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崩溃和失控。把孩子愉快地交给老师,愉快地告别,果断离开。


(8)分别时不要悄悄地溜走,要愉快正式地告别


即使孩子哭得一副快要昏厥的样子,也请正式和孩子告别后再离开,不要偷偷摸摸地溜走。因为入园初期,正是妈妈要向孩子验证“妈妈不会消失”的时期,如果趁宝宝不注意的时候妈妈就不辞而别,她会更有被欺骗、别抛弃的感觉。


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:告别的时候,不管你的心情有多么沉重,表情一定要轻松!孩子对大人的情绪感知是非常敏锐的,如果你表现得不安、难过,宝宝更会怀疑自己深陷泥潭,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也会增加。


分别时,和孩子拥抱一下、亲吻一下、愉快地挥手、正式说再见,让它成为每天的仪式吧。你的轻松表情便是对孩子承诺:“你会拥有快乐有趣的一天,妈妈会准时来接你的!”



(9)小宝宝需要具体物件来依附情感


对于年纪更小的宝宝,语言沟通还是比较困难的事,宝宝的情感依附,往往更需要寄托于具体的物件。


比如Sula刚入园时,会非常依赖她的小方巾,Suki会需要她的玩偶长颈鹿。给宝宝一件有妈妈气味的衬衫,或者盖着她最喜欢的小毯子睡觉,这些宝宝最熟悉的物件,会让她觉得幼儿园是家的延伸,会有被保护的安全感。


英国幼儿园的小宝班里,老师还会把爸爸妈妈的大照片贴在墙上,孩子哭泣的时候,老师就会抱着孩子去看照片,和宝宝一起想象妈妈会对孩子说的话,并承诺“妈妈到点就会来接你”。


(10)接孩子回家以后,多和她一起回忆幼儿园的一天


每天接了孩子回家,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梳理幼儿园一天的作息和发生的事,这样做,不仅能够让孩子更理性地去理解幼儿园的生活、规则和人际关系,更重要的是,她会知道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不是完全割离的,妈妈的关注和爱一直都在,自己在幼儿园的时候,妈妈也在某个地方想着自己。她会更积极地体验幼儿园的生活,好在一天结束之后能够“和妈妈讲讲”。



以上十个实操方法,就是帮助宝宝战胜入园焦虑的第一步:让宝宝相信妈妈总会准时出现。


而将与妈妈的依附关系重建到幼儿园里,后面的两步也更加重要:


幼儿园里至少有一位老师,宝宝能够信任并随时求助,她才能不惧怕新生活里遇到的困难;


幼儿园里有一位或多位好朋友,才能够满足宝宝对于社交和共同游戏的本能需要。


好老师与好朋友的存在,会从本质上改变宝宝在幼儿园的体验和感受,这也是她在新环境里建立情感依附的根基。


老师与朋友这两个方面,我想要说的比较多,今天的文章写不下了。请继续关注下篇哦




愿每个宝宝都能爱上幼儿园!





安潇 2018年9月 于 伦敦


推荐阅读:


幼儿园与小学

每天上演生离死别,宝宝是真的讨厌幼儿园吗?

入园准备或入学准备?这个方法免焦虑 (入园准备和入学准备绘本)

伦敦幼儿园里,孩子学些啥?老师用大量照片和文字向我呈现

英国版的幼升小,公立和私立哪个更操心?

面试了几百个3、4岁的孩子,哪些能力是好学校看重的?



儿童心理

妈妈一走,孩子就哭,这是缺乏安全感吗?

我用游戏力为你解锁“一岁星人”的奇特行为

两岁的逻辑,拧巴了你我的世界

面对崩溃哭闹的宝宝,如何安抚却不妥协?

两岁娃的“理智与情感”:哭了半小时后,她说的话让我惊讶了

到底如何应对“不听话宝宝”?除了吼叫和唠叨,真的还有其他办法吗?

集中注意力,可以矫正孩子所有性格缺陷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